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清)袁枚
陈东东带着老婆何香米,从鄂北一个县城到武汉发展。
陈东东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退休后与陈东东一家住在一起。他们家的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私产,平房三间带个披屋。陈东东有两个孩子,老大女儿,上高中一年级,老二儿子,读小学五年级。退休的小学教师父母都有不低的退休金,他们只有陈东东这个儿子。
那个年代都只生一个孩子。
陈东东高中就和何香米谈恋爱,两人都没考上大学。没上大学,陈东东就和何香米结婚,两人在县城里开了家小饭馆。租的店面,三四张桌子,陈东东学了烹饪技术,自做老板自当厨师。何香米是个温顺的女孩,读中学时就听陈东东的,她当陈东东的老婆,也当小饭馆的端菜送饭的服务员,后来又当两个孩子的妈,她当得无怨无悔。
这一家子六口人,在鄂北小县城里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他们家庭和睦,子孝父贤,收入不是很高,但绝不缺钱。
陈东东的小叔,是省报的一名记者,据说还是高级记者,春节期间回老家,看望大哥。陈东东就把小叔拉到小饭馆,亲自烧几个家乡菜,陪小叔喝酒。
酒过三巡,店里早没了客人,小叔开始教育子侄了:我大哥大嫂当一辈子小学老师,他们是老实人。你与香米开这么个饭馆,赚不了大钱,过小日子可以。难道你儿子你女儿不上个大学,像你们这样在这个县城里混一辈子?
那还不是要靠小叔你么!小叔是陈家人的引路人啊!何香米刚好从厨房端盘新炒的菜苔出来,随口答上来。这何香米虽说什么都听陈东东的,性格温顺,但毕竟是高中毕业,那正当场面也是不怯的。
高级记者喝了一口酒,瞪了侄媳妇一眼,说:我当然要引路!我觉得你们现在年轻,孩子有两个老的管比由你们管好。两个孩子将来都要出去上大学,你们要去武汉发展,挣些钱哪怕将来给孩子们在城市买房子付个首付。如果靠在这个县城这个小饭馆赚钱,怕是给孩子们付个买卫生间的钱都不够。当叔叔的一点都不留情面。
过了春节后,陈东东和何香米就到了武昌找小叔。省报隔壁有个小区叫东亭花园,早期开发时房价每平米不到一千,现如今已到两万。小叔在这个小区有套八十多平米的房子,就给了陈东东与何香米住,让他们在武昌立下脚跟。
陈东东和老婆都是四十挂零年龄,也无其他技能,只会开饭馆,东亭花园前靠黄鹂路,后依翠柳街,东边挨省报大院子,西边是一条叫东亭路的千余米长的街,从徐东大街起始,由北向南,先与翠柳街成丁字形,再到黄鹂路成丁字形后结束。这些路呀街呀,以东亭花园为轴,辐射开五百米,都是小街小路,不繁华,但人员不少,有机关有商铺有宾馆,是个平常生活的小区域。
陈东东让老婆在家收拾打理房间,他从小区东门出来,上东亭路朝北走百把米,翠柳街与东亭路相连的北拐角处,是武汉712路公交的始发站,也是578路公交的过停站。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家关着的小门面,上面贴着转让纸条,还有电话号码。
陈东东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过去看起来。陈东东和何香米到武汉发展,他们的设计是经营一家小饭馆,因为除了开饭馆,他们没有其他的技能。他是个任何时候都有信心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力量不大,但他相信自己有力量,相信自己能发展起来,能给儿子和女儿在武汉这座大城市里打下基础。
陈东东在街拐角处给何香米打了手机,叫她马上到这里来,他看到了一个门面要转让,让她也来看看,然后再决定是否把这个门面租下来。
他知道香米任何时候都是听他的,但他还是要她来一起决定,他们要共同完成到武汉的发展计划。
事情的结果是明摆着的,何香米说好,门面很快租下来了。门面将近三十个平方面积,租金也不贵,陈东东与房东签了十年合同。
黄鹂路,翠柳街,东亭路这两三平方公里的地方,陈东东走了一圈,有两三家大一点的酒店和私厨,其余还有二十多家小餐馆小酒家,小餐馆小酒家最不值也有三两个包房和大堂散桌,平日里生意都还不错。翠柳街上有省文联省作协机关,旁边有省报集团与知音传媒集团,这几个院子里的人有许多把这些小餐馆当成了自家食堂。
陈东东租下的门点面积小,他把房子中间一隔,朝街门的占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之一当作厨房。店堂里分两排各摆三张长条桌,如果坐满,可坐二十多位客人。陈东东想,自己开的这个小馆子,在东亭一带只能算是微型店。想要在这里站住脚,就要找准服务对象,要做出自己的个性,在微小中出新,慢慢用文火把自己的生意熬起来。
店名取了,高级记者小叔请书法家朋友写的店名:米小面饭馆,像米一样小?陈东东问。小叔说这个有来历的,古人写的诗。
陈东东去查百度,知道这是从清代诗人袁枚写的诗中得来的,他很佩服小叔,不愧是高级记者。
武汉城市大人也多,你只要立住脚,做起事来,活人是没问题的。
我肯定会用这三十个平方的店面做起来的,陈东东从米小面饭馆开业那天起,就信心足足的。但他凭什么这么有信心?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老婆何香米,陈东东怎么认为她就怎么认为,她也有信心,觉得陈东东能行,就是能行。
米小面饭馆早餐卖牛肉面,热干面,另有卤鸡蛋,卤干子,还有肉馅面饼。陈东东做面食是有经验的,那味道有悠悠的回味。一碗面不够,或再加一只卤鸡蛋,卤干子或是肉馅饼子,管你这个早餐饱饱的了。中午与晚上呢,卖饭,一碗米饭,可要小炒荤素菜,可搭三两样荤素盒装菜,再加一碗汤。还可以打包成盒饭你带走。
拐角对面有月子中心,有汉庭酒店,有空军干休所大院子,有军旅羽毛球馆。拐角两边有城市连锁酒店,有湖北经济学院宿舍区,还有许多的出租车司机,到拐角米小面饭馆来吃碗面条吃份盒饭的,不缺人。米小面饭馆的生意不声不响地做起来了。
有空闲时,陈东东就和隔壁左右的卖电动车的,开理发店的,卖钓鱼竿鱼钩的,卖彩票的,开缝纫小店的,收购烟酒并且卖烟酒的,还有一家卖新疆烤羊肉串的主人们聊天,敬烟。这些人到他店里吃东西,他客气不要钱,别人一定给,他再收,他与这些人混得熟熟的,别人喊他东东,他答应得脆脆的。
日子又过得波澜不兴,但武汉的波澜不兴与鄂北小县城的波澜不兴大不一样。小叔经常来店里考察作指导,偶尔带个把两个朋友或同事来店里吃面条。小叔说:还要想办法发展,要想给你的儿女在武汉打好基础,你们这样小打小闹不行的,赚不到多少钱。陈东东和何香米在小叔面前堆着笑脸。陈东东说,慢慢来,不急。何香米也说,慢慢来,不急。小叔瞪了这两口子一眼,摇摇头走了。
其实陈东东何香米经营的这小店,每月除了店租与其他开支,能赚一两万块钱的。这钱是从那一碗碗面条一碗碗米饭一份份炒菜中赚的。看上去不起眼,用文火熬出来的汤。这武汉的小店比鄂北县城的小店赚钱多得许多,他们也满足。
陈东东与何香米天天做米小面饭馆的生意,乐呵呵的,他们有点小满足。他们也在寻找小发展,但难以寻到,他们不急,如果有机会他们就发展,没机会就这么慢慢来,儿子女儿的学费肯定没问题,到女儿考上大学时,在武汉买房交个首付款,他们也拿得出。
日子就这么过着,翠柳街的香樟树总是绿绿的,只是一年比一年粗壮。米小面饭馆对面的月子中心,汉庭酒店和米小面饭馆并排的城市连锁酒店,这三家有不少年轻端正的女服务员和月嫂。她们穿着或红或蓝或青的统一工装,脖子上围着五彩艳丽的纱巾,她们从工作的房子里结伴出来,叽叽喳喳,笑声琅琅,成为小街上的一道风景。
这些姑娘们到陈东东的面饭馆过早,把店子立即弄得热闹起来。东东哥,一碗牛肉面,少放辣椒;香米姐,热干面,一只卤鸡蛋;我只要两只肉馅饼,打包带走。她们的到来,使得米小面饭馆春色起来,亮丽起来。美女如花,又有谁不喜欢花呢!生活中有花,就觉得轻松。
陈东东的日子过得平缓安定,他和何香米都是没多少心事的人。陈东东把东亭路,黄鹂路,翠柳街上的生意人和店面情况弄得个清楚,他为人和善,与人为友,在这两路一街地面,是个受人喜欢的人。每日生意,上午10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是两个空闲时间。陈东东让老婆守店,他骑着电瓶车到各菜场超市转一圈,为第二天的营业准备食材,更多的食材是用电话通知供应商送上门来。没有事了,就在店堂里,泡一杯茶,读一下当天的《楚天都市报》,还有他从翠柳街上两家废品店里掏来的旧书。这旧书有好多小说杂志类的,都是街上文联作协院子里的人当废品卖出的。
书读了总是有诸多好处的,陈东东当高级记者的幺叔这样指教他,陈东东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陈东东内心里常怀感恩心理:是这个和平社会,是这样的政策环境,才能让他们这样的平常百姓过上好日子。陈东东还感恩家人,首先是两个当小学教师的父母,他们的善良他们的勤奋帮助了许多学生,他们退休后把陈东东的一儿一女接管过去,不要他操一点心。其次他感恩何香米,这是个多好的女人啊,上高中时俩人相互看中,从此不弃不离,生儿育女,跟陈东东跑前跑后,家里店里,无怨无悔,对陈东东的爱意不减。陈东东还感恩自己的一对儿女,在爷爷奶奶的管教下,好学上进,没让他和何香米操一点心。
陈东东带老婆到武汉发展后,女儿在老家县一中已读到高二了,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十名内,再过一年,考个武汉的大学是肯定没问题的,武汉的大学太多了。儿子虽有点贪玩,考上了县里的实验初中,这小子聪明。读读书报,想想家庭和自己的生活,陈东东没一点抱怨,他有一种幸福感。他想,这社会上还有不少的贫困人,还有不少不幸的人,陈东东内心里祈祷他们走出不幸,走出贫困。
又是一个春天,东湖花开树绿;又是一个夏天,长江水满浪高;又是一个秋天,市郊田野里稻香果甜;冬天来了,这个冬天有一点猛烈,临近春节期,一场暴雪冰冻在夜里哗哗而来。晨起一看,街树枝断叶落,庭树根拔臂折,没树的路面,白雪覆盖,冰渣吊起在电杆上,武昌城里初看一片狼藉。但一会儿,只用小半天时间,市民上街铲雪清理,环卫车辆上街打扫,机关干部和一些大中学生们出动捡树枝,就像晨起有些衣发凌乱的女人,经过梳洗后,城市又恢复了整齐洁净。
这个早晨因天气关系,到米小面饭馆过早的客人稀少。陈东东趁没客人的时候,提了一把铁铲,出门把自己的店和隔壁几家店门前的雪都铲除了。他用铲起的雪堆了个小雪人,何香米从厨房里拿了两颗黑黄豆和一只小辣椒给雪人装上了黑眼睛红鼻子。陈东东说,这眼睛太小了。何香米说,你的眼睛就这么大。
隔壁城市连锁酒店的服务员到店里吃面条,三个女孩基本上是陈东东店里的常客,嘻嘻哈哈,看到陈东东堆的雪人,都说,这小黑眼就像陈东东的小眼睛。
陈东东进屋给她们煮好了面,何香米给她们盛上,她们接着继续聊着陈东东,她们都把陈东东喊哥。
香米嫂子,你这朵鲜花么样插到牛粪里去了唦!你是看中了东东哥那双小眼睛了么?三人中的那个大眼睛女孩说。
陈东东对三个女孩说:你们晓得我这个店名的意思吗?要不我给你们说说,学问大着呢!
三个女孩别别嘴,都说:你快说说,看看学问有多大!
陈东东咳嗽了一声,清清喉咙说:清朝有个诗人叫袁枚,他写了一首题目叫《苔》的诗,最后两句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这个店叫米小面饭馆,米小二字来自袁枚的诗,店子虽小,也要像牡丹花那样开好。别看不起小,小中见大。你们说我这小眼睛,小眼睛聚光,看见大东西,看定后不走光。你们是大眼睛,好看,但大眼睛不要只看到小东西,是不是?
陈东东一席话,说得三个女孩嘟起了嘴:没风度,跟女孩子斗嘴,也要占个上风。
店子里的人在斗嘴,玻璃门关着,热乎着。门外的小街上,雪花儿又飘起来了,不大,像春天的柳絮在飞。
三个姑娘过完了早,起身准备走时,看到玻璃门上露出一张脸来,且有怯怯的敲门声。陈东东上前拉开门,门口站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头上戴顶黑色绒线编织的帽子,上身一件黑布棉袄,腰间系根布带子,下身穿着条黑棉裤,脚上穿双城里现在很少见到的翻毛皮鞋。男人脸上有过多的皱纹,脸相朴实但周正,脸上的胡子拉碴,挂了几粒水珠,是雪花沾上去后化开的吧!这是个农村里的人,他手握一只旧搪瓷茶缸,带有弯把子。
陈东东迎上去,请他进来,他没进来,只说:老板,能给一杯开水我么?
已经起身出门的三个姑娘中的一个说:这里的开水要十元一杯。那男子愣了愣。三个女孩笑着走了。陈东东对男子说,别听她们的,这几个鬼丫头胡闹。
陈东东提了开水瓶,给男子茶杯里倒开水。男子说:谢谢,只要半杯就可以。
陈东东说:这开水又不要钱。
男子捧着陈东东倒的大半杯开水又说了谢谢,转身朝街拐角处走了几步。陈东东因店里没有客人,就跟着男子出来。
陈东东店子的隔壁是家很小的缝衣间,缝衣间的主人是个女子,已早早回老家准备过春节去了。在缝衣间已关上门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个女子,也是近五十岁的样子。那女子头上缠着一条大绿围巾,穿着一件很旧的羽绒大棉袄,脚上是一双乡间老人穿的棉靴,这种棉靴很保暖。女子面色蜡黄,恹恹无力的样子,勾着头。
男子走到女子跟前,从她手上的布袋子里掏出两粒白色药片,就着杯子里的开水,帮女子喝下去,女子喝得有些难受。
这是一对乡下夫妻。陈东东走近他们身边,问他们:大哥大嫂,你们怎么呆在这儿啊?天太冷了。
男子说:我们等公共汽车,要到傅家坡长途汽车站,回家去。陈东东说:这天气,578公汽来得很慢,你们到我店里来坐着等吧,店子里暖和。
男子说:我们就在这里等呢,到你店子里,影响你们生意。
陈东东说,今天再不会有什么人来过早了,不碍事,进去等吧!陈东东说完,伸手把坐在台阶上的女子扶起来,带着往自己店子里走。男子见陈东东这样,也上前挽着女子,走几步,进了米小面饭馆。
陈东东把一对乡村夫妇带进店子,让他们坐下。两人进屋后,立感暖和了许多。
男子不断地说:真是麻烦你们了,不好意思。
陈东东说:没什么,出门在外,哪个不会碰到难处!大哥大嫂这么早到这里来等车,是要到哪里去,干嘛选这个天气呢!
男子叹了口气说:哪个愿意呢,没办法啊!孩子妈在东湖一个医院住了半个多月了,花了一万多元。昨天晚上结帐出院,在医院里混了一晚上,今天回乡下,哪晓得昨夜落这大的雪啊!
我看大嫂还很虚弱,怎么不多住些时呢?陈东东把两人安置坐好后说。
嘿,医院不是我们农村人住的,多住一天就要花好几百元,哪住得起?男子说。
陈东东默然了,过了会,他问:你们还没吃早饭吧?
男子说:我们等到车后,回到家里去吃。
陈东东说:现在都十点了,那哪行!大嫂又是刚出院的,在我这里吃!说完 ,叫何香米快点下两碗面条。
下面条是何香米的拿手好戏,三下五去二,两碗热腾腾的素面加卤汁端到桌上,陈东东请他们趁热吃,先垫个肚子底。男子默默地没作声,让女子先吃上了,自己再动筷子,是有些饿了呢,平时做田间活,哪有十点还没吃早饭的。男子三下五去二呼拉拉地吃完了。女子吃了半碗,吃不下,剩下半碗,倒给男子吃了。
两个人吃面条时,陈东东在店门口朝外看着,对男子说,我帮你们看着,578路车一来就喊你们。
但578路车一直没有来,下雪天,或许是出了什么故障。到终点的712路车倒是来过两趟,但712路车不到长途汽车站。
两人吃完面条,男子说着谢谢,递给陈东东二十元钱的纸币。陈东东把男子的手挡了回去,说这面是他请的客,不要钱。男子说:那怎么行?你们开个小店不容易,一定把钱收下。陈东东说:你们第一次进我的店,是我给你们下的面,是我请客。下次欢迎光临小店,我们照价收钱。
男子只好把二十元纸币装进怀里。陈东东问:大哥家在哪里啊!坐长途汽车么?男子答,在新洲凤凰陶家冲山里,坐长途车要快两个小时,也不算太远。陈东东问:大哥在乡下种田么?男子说:我们那里算是丘陵,山冲里水田平畈地坡地都有,种水稻棉花还有红苕,只是收入不高。
这时店子外面的雪还在飘着,578路车还不见来。坐在男子身旁的女人好像很不舒服,脸色越发黄了。陈东东发现了,他对男子说:大哥,这车也不见来,到了傅家坡长途车店,还在坐很远的车,不如叫个车送大嫂回去。
男子摇了摇头,说:哪坐得起啊,要好几百块钱。我们再等等吧!陈东东看到女人的模样,十分的难受。当即就做了个决定,这个决定陈东东自己觉得完全应该。人之间不是要互相帮扶一把吗?在他老家鄂北那个县,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应尽的义务。陈东东的父母,当一辈子小学教师,帮助了许多的孩子。父亲说,帮助别人,哪怕很小很小的帮忙,帮人渡过难关,是积德呢!陈东东记得自己的母亲,那个慈爱的女老师,凡是有讨吃的到家门口,不管锅里的饭自己够不够吃,先盛满一碗给别人,自己不够吃再说。陈东东难以忘记他六岁那年,也是下雪天,有个乡下母亲带一个与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到他家门口讨吃。母亲从锅里盛了一大碗饭分给那母子,看到那孩子脚上穿的布鞋烂了,脚冻着,就叫来陈东东,让陈东东把脚上穿的棉鞋脱下来,母亲将棉鞋给那讨吃的男孩穿上,那母子千恩万谢地走了。从此,陈东东就养成了习惯,能帮人时,他一定帮助别人。在陈东东的影响下,何香米也是这样的人。
陈东东说:大哥大嫂既然让我遇到了,我就想办法找人把你们送到家,你们也不要见外,就把我当兄弟看吧!
陈东东在手机里翻了一会,打出了一个电话,说:我有事情,你快点来好么?那边回应一声说:好的,陈哥!
陈东东打完电话,对两人说,大哥大嫂,车马上来,你们很快就可以回家了。何香米又给那女子倒了开水,那女子在店堂里休息了一会,喝了些热水,那难受劲慢慢过去了。
不到一杯茶的时光,一辆黄颜色的出租车开到米小面饭馆门前停下,陈东东拉开店门跑出去。
出租车司机摇下窗玻璃,问:陈哥,是用车吧,到哪儿?陈东东说:到新洲凤凰陶家冲乡下。出租车司机问:是陈哥的亲戚?陈东东说不是。那是什么人?陈东东说:是两个过路的夫妇,女人刚从医院出来,身体很虚弱,你把他们送到家,多少钱我从微信上给你付。出租车司机说:陈哥做好事,我也出点力吧!按说这大雪天,收三百元不多,陈哥只给两百元吧!等我把他们送回家后,再打电话给你,你再付钱。
陈东东从门外进了店子,对男子和女子说:大哥大嫂,我的一个朋友开出租车,我刚才和他商量好了,现在你们坐他的车回家。快过年了,大哥大嫂家的老人孩子等着你们回家过年呢!
男子问:兄弟,多少钱?我现在手头没那么多,我回家后还你。陈东东说:大哥你不用付钱的,这司机是我的熟人,他每天都来我这里过早或吃晚饭的,熟得很,他不会收你的钱的。说完,陈东东与何香米就陪着男子女子一起出了门,把他们送上了出租车。陈东东叮嘱出租车司机,在路上注意安全,把他们一定送到家啊!
出租车司机朝陈东夫妇招招手说:你们放心。
两个小时后,出租车司机给陈东东发来微信,说已把陶家冲的男子女子平安送到家。
陈东东从微信上给出租车司机转了三百元。附言说:这大雪天,你辛苦了,按规矩付款,你挣钱不容易呢!
过了一会,出租车司机收了款,却给陈东东退回一百元。说:说好就二百元,只让你做善事,就不准我做么?两人推来推去,陈东东就不再推了。
转眼又是冬去春来,米小面饭馆经营得平平安安,因为只是个小店,靠着陈东东夫妇的善良和人缘,客人从不缺少,但说赚很多钱,那也难。这翠柳街,东亭路,黄鹂路几十家小餐馆与略大一点的中等餐馆,还真没看见哪家发了大财,除了个别经营不善的店子转让他人,也没见哪个店子办垮了。陈东东对老婆说:办小店子重在坚守,坚守到底,终会有收获。快两年下来,他们还是赚了一点小钱的,虽然不多,但比在鄂北那个小县城里开店子还是强多了。这样坚持十年八年的,在武汉买套二手房还是有可能的,陈东东总有信心。
转眼到阳历的6月份,阴历的端午节也快到了。陈东东的女儿准备高考了。6月6日,陈东东与何香米把米小面饭馆关了门,门上贴一张歇业告示:各位朋友,因回老家陪女儿参加高考,本店歇业四天,10日恢复营业。谢谢朋友们的一贯支持,歇业期给朋友们带来的不便,祈盼谅解。店主陈东东、何香米敬上。
陈东东与老婆在武汉开餐馆,儿女交父母带管,在女儿高考期间,他们歇业回家陪着女儿参考。何香米给女儿做好吃的,陈东东送考接考都包了,他们要在这三天时间里,尽量给女儿更多的爱与关怀,以弥补不在女儿身边的缺失。
三天高考科目考完,陈东东问女儿,怎么样?有把握么?女儿回答说:爸,我要报的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将来像爷爷奶奶一样当老师。没问题吧!女儿自信满满。
见女儿那有把握的样子,陈东东很放心。高考最后一科结束后,陈东东和何香米就从县城坐车回武昌,是6月9日。他还担心着他们店子里的生意,他的那些食客好几天没有吃到他店里的面条和米饭呢!再说,女儿到武汉上大学已基本确定,他在女儿毕业参加工作后,一定要给她买一套房子,哪怕只两室一厅,哪怕是二手房。
陈东东6月9日晚上8点,与老婆何香米回到武汉。他们回到东亭花园的家后,把从老家带来的一些亲戚送的食物和土特产放好。陈东东对老婆说:你收拾一下屋子就休息,我到店里看一看,争取明天早晨让店子开张,我们说好是歇四天的,我不能失信于顾客。
陈陈东没骑电动车,从东亭花园西大门走出来,右拐前行百余米到翠柳街与东亭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对面是712路车的终点站,有两辆停着的712路公交车。他走过人行路,到了拐角处,隔壁的缝衣间关着门,他转过缝衣间,到了自己的米小面饭馆,他就站住了,并且悄悄地退后了两步。
陈东东看到自己铺子的门口,伸出门沿的遮板下,紧挨大门的台阶上,坐着两个人。这个地方因为陈东东没开遮板下的灯,是个暗角,路灯照过去矇矇眬眬的。在坐着的两个人身边,倚靠着门边墙上的,是两只大麻袋,麻袋看上去装得鼓鼓囊囊的,有一根竹扁担横放在两个人的面前。陈东东想,怎么回事?这两个从乡下来的人准备在这里过夜了。他们舍不得住旁边的城市连锁酒店,其实这酒店一百元钱就可住一间标准间。正这样想的时候,陈东东听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把矿泉水瓶子递给我,我再喝一口水。是个男的说话,陈东东一愣,这声音他好像听过。记人听声,陈东东有种天分,他只见一次,只听一回,都有记忆。另一个人把矿泉水递给男子说:不多了,你喝了算了,我再去买一瓶。是个女的声音,这声音陈东东也有记忆。突然,陈东东想起来了,这两个人是去年冬天在他铺子里呆过的新洲凤凰陶家冲的一对夫妇。
他们坐在我的铺子前,肯定是想找我的,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助。陈东东急跨两步向前,叫道:大哥大嫂,是你们啦!你们是找我的么?陈东东说话的时候人已走到铺子跟前,他伸手按了门沿遮板下照明灯的开关。
门口灯亮了,陈东东站到两个人的面前。那一男一女与去年冬天见到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那种萎琐,那种病态全然看不到,男人显得自如有主见,女人看上去健康娴雅。两个人看到陈东东,一起站起来,面露喜色。男子说:陈东东兄弟,我们终于见到你了。女子说:我们估摸你今天晚上要回来,明天要开门,今天晚上肯定要到铺子里作准备,我们就来等着。
大哥大嫂,哈,真太高兴再见到你们!看大嫂很健康,脸色也好,想必病已经治好了。大哥脸上有光彩,没有愁容,想必日子过得很顺遂了。陈东东边与两人说话,边用钥匙打开铺门,开了店堂里的灯,把两人请进店里坐下,接了一壶水,打开烧水壶开关烧水。
男子对陈东东说:兄弟,我们终于见到你了。我们昨天从乡下坐车来的,看到你门口贴的告示,知道你们回县城去陪孩子高考去了。好不容易来武汉,我们一定要等到你们回来,见到你们再回去。
陈东东给他们两人倒了喝的水,问道,大哥大嫂你们还没吃晚饭吧!我给你们下面条吃。
女子说:大兄弟,谢谢你,我们吃过了,这条街上有个馒头铺子,五块钱买六个大馒头,我们吃得饱饱的了。
你们昨天就来了,住在哪里?看看,刚好遇上我回老家去了,真不巧。大哥大嫂找我,有什么事?尽管说,我能做的,一定做好。陈东东说。
不是不是,大兄弟,我们没有什么事,只是来看看你。我们要来看你的念头好久了,昨天下决心来了你不在铺子里。我们昨天到傅家坡长途汽车站,准备回去的。后来我们商量还是在武汉等,见到你再回去,女子说。
那你们昨天住哪儿?陈东东已猜到他们昨天怎么过夜的,但他还是问了一句,他要落实自己的猜想。
我们昨天在长途汽车站候车室椅子上过的夜,那里有不少人在椅子上睡觉呢!男子说。
哎呀呀,真是辛苦大哥大嫂了。要是我今晚不来铺子里,明天早上再来,你们再去傅家坡车站么?陈东东问。
我们就在你这个铺子门口休息一晚上,其实这里蛮舒服的,我们觉得不错。再说,你今晚大概是要到店里的。男子说完,喝了一大口水。
女子跟着男子喝了一口水,说:陈兄弟,我们看了你门口贴着的告示,晓得你叫陈东东。你是个好兄弟呀,自从去年我大雪天从医院里出来,你不是亲不是故地帮了我们,我们就记在心里了,这个恩我们一定要来报。我们没能力,是两个农村人,但我们的报恩心一直在,今天终于得愿了。
女子说话时,男子解开一只麻袋,从里面取出一床棉絮。然后打开另一只麻袋,从里面取一堆红薯,又拿出一只塑料袋子,袋子里装了一袋米。男人说:兄弟,这是我们乡下的土特产,棉花是我地里种的,请人打的新棉絮,米是我田里种的,没施农药和化肥,红苕是我家坡地里种的,黄心板栗品种,粉糯含糖低。我们俩口子特地到武汉来,就是看看你,表示一点心意,不值钱的东西。
陈东东看着这两口子的动作,听着他们的话,半天才回过神来,心里充满着一股暖流。他说:大哥大嫂,我也是从下面县里来的一个老百姓,只是做了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有何德何能受你们这重的情意。太谢谢你们了。这样好吧,东西我都收了,情义我都领了,你们的辛苦收获,付出很多,我付钱给你们。
男子女子异口同声地说:不能收钱!男子说:你如果给钱,就是看不起我们,我们是冲着你的仁义来的。兄弟你不知道你去年帮助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福啊!我知道那送我们回家的司机是你的熟人,但是你付了钱的。我与老伴都是农村里愚笨的人,但是我遇到了你这样的好人,我们心里就有许多的好了。我们孝敬老人,抚养子女,老伴做手术后的身体很快恢复了,我们种的庄稼今年风调雨顺,收获很好,我们家的日子过得很顺了。我觉得都这是因为碰到了你,我们就变好了,我也说不明白道理,我们必须感谢你。
陈东东再一次感动了,不再说付钱的话。他把男子女子带回东亭花园的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陈东东与何香米在铺子里招待男子女子吃了牛肉面,然后送他们上了门前的578路到傅家坡长途车站的公交车,并且与男人互留了电话号码。
陈东东送男子女人上车后,回到铺子门口,太阳升起来,一缕阳光照到米小面饭馆五个字上。陈东东很仔细地看了米小那两个字,他有一种感受,但他已时又说不出来。
两天后,陈东东把男子与女子送来的黄心板栗苕,蒸了一笼,摆在店里卖,有顾客吃了,立即说好吃。顾客说好吃,陈东东就把剩下的苕都做了,没想到供不应求。陈东东就打电话给陶家冲的男子与女子,让他们再送一批苕来,陈东东就天天蒸一笼苕。从此米小面饭馆除了面条和米饭外,又增加了一道黄心板栗苕品种,长销不竭。这黄心板栗苕由新洲凤凰陶家冲乡下的男子供货,从不断货。
米小面饭馆的黄心板栗苕在翠柳街东亭路黄鹂路有名了,陈东东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陈东东与何香米在翠柳街与东亭路上开着米小面饭馆,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他们的目标越来越近。